如果狗狗會說話:牠會選結紮嗎?晶片規範與結紮風險、優缺點懶人包!

目錄

寵物一定要結紮嗎?晶片植入、法規、好壞處!

現今社會,我們飼養的毛小孩已不再是單純的「寵物」,很多飼主早已將貓貓、狗狗視為家人,甚至是精神伴侶、寄託,
對於「寵物晶片要不要裝?」、「到底要不要結紮?」、「是否安全?」、「風險為何?」幾乎是每個飼主都會遇到的問題。

有的人擔心不結紮會有衍生的困擾,也有人擔心手術風險過高,甚至會影響壽命
再加上「法規有沒有強制?」、「是否有補助可申請?」等 疑問,資訊一多就容易混亂,陷入膠著。

我曾經有過一隻可愛的雪納瑞寶貝,她叫做梅醬,以下將以自身經歷、切身之痛帶領關心毛小孩健康的飼主們,
一起了解寵物植入晶片與結紮的相關法規與選擇。

身為寵物親人的你,不要擔心,跟著文章一起快速搞懂寵物結紮晶片相關法規好處風險、以及如何選擇安全診所
並且給予你實際建議,讓你做出最安心的選擇!

寵物晶片與法規:哪些寵物必須植晶片?

寵物晶片與法規:哪些寵物必須植晶片?

晶片植入結紮一樣,是屬於飼養責任者非常重的責任。

  • 根據台灣動物保護法第十九條第一項,對晶片植入有以下規定:
     
    • 『狗狗』、『貓咪』必須植晶片完成寵物登記!
      這是強制性規範,未依規定會面臨罰鍰,原因是避免棄養、協助走失寵物回家。
       
      ⚠️農業部公告 自 114 年 1 月 1 日起,將『貓咪』也納入應辦理登記之寵物,並給予飼主 1 年緩衝期,
      115 年 1 月 1 日起,飼主未依規定為貓咪辦理寵物登記植入晶片者,將違法
      處以新台幣 3,000-15,000 罰鍰若未在限期內改善,得按次處罰
農業部,動物保護法第19條第1項規定

寵物植入晶片的三大好處!

  1. 找回走失寵物的機會大幅提升。
     
  2. 可追蹤飼主責任,減少棄養。
     
  3. 搭配疫苗紀錄,醫療管理更方便。

⚠️植入晶片就像為毛小孩提供了身分證 ID,一組獨一無二的身分編號,只要至寵物醫療院所掃瞄晶片,
即可查詢到毛小孩的資訊,包含「飼主資料」、「寵物資料」,以及「是否施打狂犬病疫苗」。

寵物植入晶片、結紮是否有補助?

針對 植入晶片直接補助」是少見的,補助多半提供於「寵物登記」或「犬貓絕育」時的費用,
而『是否有補助』及『補助多少?』則根據台灣不同縣市有不同的補助金額與方式,

  • 部分縣市有提供免費寵物登記
  • 多半縣市提供減免部分登記費用,但飼主仍需自付晶片成本
    • ⚠️植入晶片費用約落在『新台幣:300元 - 1000元』!用於購買晶片 植入
    • 寵物登記費:依寵物是否已絕育區分,已絕育者費用較低(如300元),未絕育者費用較高(如1000元)。
    • 建議飼主可查詢 居住縣市政府的動物保護處 動保防疫所,確認是否有針對寵物登記的補助活動。
       

各縣市動物補助查詢方式:

基隆市動物保護防疫所雲林縣動植物防疫所
台北市動物保護處嘉義市動物保護教育園區
新北市動物絕育管理系統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
桃園市政府動物保護處台南市動物防疫保護處
新竹市動物保護及防疫所基隆市動物保護防疫所
宜蘭縣動植物防疫所高雄市動物保護處
苗栗縣動物保護防疫所屏東縣政府農業處
台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花蓮縣動植物防疫所
彰化縣動物防疫所台東縣動物防疫所
南投縣家畜疾病防治所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

植入晶片須注意事項!

  • 選擇合法晶片 與 合格獸醫:
    • 必須使用 ISO 標準晶片ISO是指「國際標準組織」,標準晶片擁有15位數字的編號),並由具有合法執照獸醫動物醫院施打。
       
  • 施打年齡與健康檢查:
    • 建議寵物年滿 8 週以上,健康狀況穩定時進行。
    • 施打前須先做基礎健康檢查避免因疾病或虛弱導致併發症
       
  • 施打位置與固定:
    • 常見部位為頸部後皮下,此部位較為鬆弛、不易滑動,避免壓迫到重要神經或血管
    • 確認晶片固定良好不易移位
    • 整個植入過程就像打針一樣,晶片大小如米粒狀,透過注射器輕輕推進皮下即可完成,且獸醫會以無痛方式植入,並不影響生活。
       
  • 登錄與資料填寫:
  • 定期檢查 與 注意副作用:
    • 施打後 1-2 週內觀察晶片植入部位是否有腫脹紅腫 感染
    • 若發現異常,需立即回診處理。
       
  • 出門與旅行注意:
    • 國內外攜帶寵物旅行時,晶片號碼可作為官方認證身份證明
    • 出國前確認目的地是否認可晶片類型植入方式

⚠️植入晶片是守護毛小孩安全的重要事項!
雖然小小的植入可能讓毛寶貝、主人感到緊張,但只要選擇合法獸醫施打方式正確,毛小孩就能安心出門!
不論迷路 或 走失,都有更高機會被找回

⚠️記得施打後觀察幾天,給毛寶貝多一點溫柔的撫慰與陪伴。

寵物登記必備文件清單:

  1. 紙本寵物預先登記表單提供序號。
    • 完成上述網路預申辦後列印紙本文件,或攜帶系統提供的序號
       
  2. 飼主身份證件。
    • 需證明飼主年滿 18 歲,出示有效身份證件。
       
  3. 寵物本身。
    • 飼主需攜帶要施打晶片的寵物至登記站。
       
  4. 狂犬病疫苗接種證明(如已接種疫苗則需攜帶證明,一併做登記)。
    • 若尚未接種,可於登記現場一併施打後登記。
       
  5. 相關費用證明繳費收據。
    • 包括晶片植入費登記費 等:
      • 晶片植入費:約新台幣 300 元左右。 
      • 登記費:已結紮寵物 約新台幣 500 元,未結紮寵物約新台幣 1,000 元左右。
      • 尚未接種狂犬病疫苗,施打費用約新台幣 200 元左右。
         
  6. 絕育(結紮)證明。
    • 若已絕育則須攜帶。
    • 若證明已遺失可向原結紮手術動物醫院申請證明。

⚠️若為法人申請例如:動物救援團體,須附「法人立案證書」與「寵物登記授權書(pdf.)」。

寵物登記 5 步驟|植入晶片前 提前快速完成 寵物登記!

⚠️若毛寶貝品種為:比特犬美國比特鬥牛犬美國史大佛夏鬥牛犬,辦理登記不適用以下方式,須聯繫當地動保處
攜帶愛犬至各地「寵物登記機構」或「動物保護處」進行登記!

步驟 1:完成 寵物登記預申辦 資料填寫

1.開啟「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的「寵物登記與查詢」下拉選單,找到「寵物登記預申辦」,點選右下角申辦寵物登記」進行線上申辦。

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寵物登記預申辦

 

*確認閱讀完「網站隱私權及資訊安全」內容後,若無疑問即可勾選下方「我已閱讀並同意上述內容」方框,並點擊右下角下一步」。

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網站隱私權及資訊安全內容

 

步驟 2:填寫資料

依照表單確實填寫『飼主資料』、『寵物資料』,紅色為必填欄位,
確認資料皆填寫完成,且內容正確無誤後,點擊右下角「下一步」。

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飼主、寵物資料填寫。

 

步驟 3:資料確認

再次確認資料填寫皆正確無誤後點擊右下角「下一步」。

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確認資料。

 

步驟 4:資料送出

確定資料送出後,請務必截圖 或 列印,保留『申辦序號』,並於一週內至附近寵物登記站完成植入晶片後續手續

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完成寵物登記申辦

⚠️請務必記下申辦序號!點擊序號連結分享至 Line 或是使用網頁右下角「列印寵登資料」印出紙本資料。

點擊左下角「查詢寵登站」繼續進行下一步。

 步驟 5:查詢 寵物登記機構處,辦理寵物登記

查看「寵物登記與查詢」下拉選單,點擊「登記機構查詢」,

可以依照縣市、寵物類別,點擊「查詢」找出離你最近合法動物醫院、可協助施打晶片的合法機院所

一週內攜帶以下必備文件至登記處完成寵物登記

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登記機構、動物醫院查詢
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登記機構、動物醫院查詢結果

 

寵物晶片轉移飼主5 步驟|流程超簡單!

當生活出現變故,像是搬家、過敏、無法繼續飼養,將寵物轉讓給新飼主時,記得同步更新寵物晶片資訊
避免日後發生寵物走失歸屬爭議

以下是最完整的 「寵物晶片轉移飼主」流程,只要5 步驟就能輕鬆完成。

步驟1.準備文件:

  1. 新、舊飼主雙方的身分證明文件:新、舊飼主皆須出示身分證其他有效證件。
     
  2. 寵物登記證:確認晶片號碼寵物資訊一致。
     
  3. 轉讓同意書:雙方需簽署,明確表示同意轉讓。 
    • 轉讓同意書申請表會因各地政府機關有所不同,通常稱為「寵物異動申請書」或「寵物登記變更申請書」。 
    • 向原登記機構(寵物醫院或動物保護處)申請。 

步驟2.攜帶寵物:

 攜帶欲辦理轉讓的寵物一同前往合法寵物醫院、合法寵物登記機構。 

  • 醫師會掃描寵物的晶片確認資訊,避免錯誤轉移。
  • 確保現場進行資料更新時,寵物身份與晶片完全正確。

步驟3.親自辦理:

新、舊飼主皆需親自到場辦理,以防止飼主資訊未經原飼主同意遭擅自更改

步驟4.前往登記站:

可至合法動物醫院設置的寵物登記站當地動物保護處進行資料轉移。

⚠️請務必找詢合法、有官方認證的單位,安全辦理資訊更新。

步驟5.更新資訊:

由合法登記站人員將舊飼主資料,更新為新飼主資訊,完成後會核發新的寵物登記證

完成以上步驟後,寵物的所有權即完成正式轉移

⚠️若新飼主未完成晶片資料轉換,一旦寵物走失並被掃描晶片,聯絡資訊仍會顯示舊飼主,恐怕會引發爭議甚至牽涉法律問題

寵物可以不結紮嗎?|先了解基本觀念。

寵物結紮是什麼?

結紮指的是:讓寵物失去繁殖能力的手術,常見包括:公犬切除睪丸、母犬移除子宮或卵巢。

  • 獸醫建議結紮的原因通常包括:
     
    1. 避免意外懷孕。
    2. 減少流浪動物數量。
    3. 減輕發情造成的行為困擾(例如發情期亂叫、亂尿尿)。
       
  • 結紮時機建議|實際情況應以獸醫建議為準

    • 母貓滿六個月體重滿2公斤即可結紮。建議在第一次發情前結紮,可大幅度降低乳房腫瘤的發生機率。 
      • 母貓若在第一次發情前絕育,能夠降低91%罹患乳房腫瘤的風險在第二次發情前絕育,可降低86%的風險
      • (以上風險比例數據來源:社團法人台灣聯合動物公園協會
         
    • 公貓:當飼主可清楚摸到公貓睪丸時,就可進行結紮,通常會在4、5個月大時。
      • 建議在第一次發情前結紮,日後比較不會有發情的行為。
         
    • 母犬建議在第一次發情前結紮,可降低乳腺腫瘤子宮蓄膿卵巢癌的風險。
       
    • 公犬建議在骨骼發育完成後進行結紮,有助於穩定性格 預防前列腺問題。

     

寵物結紮與不結紮的好壞處比較:

比較項目未結紮結紮後
發情問題定期發情,可能出現嚎叫狀況、標記尿液(佔領地盤)等 困擾。不再有發情期,行為較穩定。
走失風險可能因尋偶而脫逃。降低因尋偶天性而外出、丟失風險。
疾病風險保留生殖能力,但可能有子宮蓄膿攝護腺疾病風險。降低部分生殖器相關疾病。
體重控制維持原本代謝。代謝下降,需注意飲食。
繁殖計畫可選擇繁殖。無法再繁殖,避免無意間繁殖。

⚠️結紮不是「萬能」,並非寵物結紮後就絕對不會有其他疾病,日常時仍需要注意毛小孩的健康管理適當運動發洩

⚠️結紮是種普及的寵物手術,但並非強制所有寵物都要做
台灣法律針對「特定條件」有規範,以下來看看哪些情況可以選擇不結紮

法規重點|哪些寵物一定要結紮?不結紮的辦法與條件一次看!

根據 台灣動保法規第 22 條第 3 項:除業者(依法領得營業執照之業)以外,特定寵物飼主應為寵物絕育
⚠️適用本辦法之【特定寵物】種類為犬、貓。

部分縣市推廣「流浪控制」政策,例如:收容所領養的犬貓,多數皆會要求結紮後才能領回。

全國法規資料庫,動物保護法第22條第3項

不結紮、絕育的狀況:
 

⚠️違規罰則:若飼主未依法辦理絕育申報,依動物保護法可處以新台幣 50,000-250,000 元罰鍰,
並可能公布飼主姓名、照片與違法事實,若未於限期內改善者「可按次處罰」!

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函

到底該不該結紮?風險怎麼評估?

對許多飼主來說,帶寵物去植入晶片或結紮,就像替家人安排一場手術,內心難免擔心:
「會不會很痛?麻醉安全嗎?術後會順利復原嗎?」,這些焦慮都是正常的,因為我們愛牠,才會想要多問一遍、多確認一次。

事實上,晶片植入是相對低風險的處置,而結紮雖然是需要麻醉的手術,但在合法的動物醫院、由有經驗的獸醫執行整體安全性相對高
根據實際臨床統計顯示,小動物的麻醉意外發生率已經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而大幅降低。
也就是說,大部分毛小孩都能順利完成手術並且平安康復

如果你還是很焦慮、擔心還可以做這些事:

  • 在手術前,把疑問寫下來,直接向獸醫師詢問,會讓心裡更安心。
  • 如果擔心麻醉,可詢問是否能做術前檢查,讓醫師更了解毛孩的身體狀況。
  • 結紮手術後多花一點時間陪伴毛小孩,給予寶貝溫柔的安撫,毛小孩的情緒也會穩定許多。

⚠️最後要提醒你,害怕是正常的,但別忘了,這些選擇背後的出發點,是想讓牠的生活更健康、更長久
當你願意替毛孩多走這一步,牠雖然不會說話,但一定能感受到你的愛。

想跟冠強一樣被大家看見嗎?讓我們幫你打造專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