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野兔是什麼?野兔居然跟家兔是不同生物?!
雖然一樣都是兔科,但是是不一樣的生物。舉例來說,家兔 vs 野兔 ≈ 人類 vs 黑猩猩
人類是人屬(Homo),黑猩猩是大猩猩屬(Gorilla);
穴兔是穴兔屬( Oryctolagus ),而野兔則是兔屬( Lepus )。
開門見山地說,大家印象中的家兔,是穴兔,不是全部的兔子!
都是同科,但不同屬。外觀有些相似,但行為、生理、繁殖機制完全不同,也不可能混種繁殖。
不要說什麼大膽的想法,統一回覆:不可以。
臺灣有野生兔子,這不是在說路邊可以見到荷蘭垂耳兔,也不是在說某日V的粉絲ぺこぉ,是指臺灣特有亞種「Formosan hare」,一種全世界只有臺灣才有的小可愛,順帶一提,牠也是全台唯一的兔科動物(特有亞種)喔!
台灣野兔與家兔的區別
表格之所以放兔寶寶的照片,不只是因為可愛,也是因為大家在野外比較容易撿到的都是野兔寶寶:
| 照片 | ![]() | ![]() |
| 種類 | 臺灣野兔(野兔屬) | 家兔(穴兔屬) |
| 兔子的 英文俗名 | Hare、leveret(野兔寶寶) | Rabbit、Kitten (※Kitten是統稱,不單指奶貓,也可指穴兔寶寶、天竺鼠寶寶……等小型哺乳類的幼崽) |
| 產地 | 原生種 | 外來種 |
| 飼養 | 不需要飼養 | 需要飼養 |
| 性格與活動狀態 | 未馴化,警戒性、攻擊性高、移動性強; 彈跳力、爆發力極強,可以瞬間迸出極遠距離,躲避獵食者追捕 (人類幾乎無法徒手抓捕野兔) | 已馴化,警戒性、攻擊性相較低、領域性強; 動作悠哉可愛,雖因品種及個體而有所差異,但整體更加溫馴親人 |
| 出生模樣 | 出生:短時間內開眼、有毛(毛色棕、灰) | 出生:閉眼、無毛(成長後毛色眾多) |
| 活動時間 | 未離乳的兔寶寶會藏起自己,只在清晨、黃昏、深夜活動 成年野兔晚出晝歸,趁晚上視野昏暗時活動,避免被大型生物狩獵 | 晨昏型,下午都在睡覺 |
| 進食 | 只在晨、夕進食 | 一天到晚都在吃 |
| 築巢 | 居無定所,不挖洞,會躲藏在草叢或現成洞穴中 出沒地點可大致參照:臺灣野兔專家意見海拔縣市分布圖 | 固定住所,會挖洞,藏在自己挖的洞內 |
| 警告 | 迅速逃竄,確認來者無威脅後, 會伸出前爪撲抓,並伴隨輕微的答答聲警告 | 跺腳,透過巨大聲響警告對方,同時警告週遭同伴 |
| 交配 | 週期性?(研究中) | 一年四季 |
| 孕期 | 懷孕到生產約45-50天 | 懷孕到生產約30天 |
| 胎數 | 每胎生育1-2隻 | 每胎生育4-8隻 |
從兔寶寶的狀態,或許不容易分辨臺灣野兔與家兔的差異,那我們再來看看成兔的模樣:

這樣是不是跟印象中的兔子差很多了呢?臺灣野兔相較身形矯健,模樣修長,渾身散發著野性的魅力及魄力。
從行政院農業會推廣的文章中,我們可以更清楚看到兩者的差異,以及臺灣野兔的習性:

光是染色體數量不同,就已經可以足夠明確得知牠們是不同物種了,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更多野兔跟家兔的差別吧!
野兔 V.S 家兔:外觀篇
以下影片來自社團法人台灣愛兔協會 影音紀錄專區,透過實際拍攝,我們可以更直觀地看見臺灣野兔的真實模樣,並理解牠們與家兔在外觀上的差異。建議搭配內文一同閱讀,辨別臺灣野兔與家兔的外觀:
很多人只知道這個形狀就叫做兔子,卻很難區分出野兔跟家兔。
臺灣野兔整體是棕色(大致看過去,實際由棕、黑、白三色交織)的,比起家兔有著更長的耳朵,體型也更大隻,身型線條更加修長、健壯,相較於家兔的圓潤,野兔一看就感受得到那股媲美奧運田徑選手的風範。
即使排除毛色,從輪廓外型我們就能看出差異:

一般來說,在野外很少有機會遇到成年野兔,因為全世界野兔的警覺心都很強,動如脫兔說的就是野兔,遠遠看到人類就會「咻——」地跑掉。
在台灣,隨著野生棲息地被開發,開始有許多人目擊到臺灣野兔,不過通常被抓住、被撿到的通常都是幼兔。
根據愛兔協會的紀錄,最常撿到幼兔的時間在春秋兩季。
野兔時常會被誤認成棕色的穴兔,但是有一個很關鍵的差異——剛出生的野兔就已經一生毛、能跑能跳能視物。
如果拾獲的小兔子看起來超小隻,而且是棕色的,模樣緊張、難以放鬆的話,很高機率就是野兔幼崽,這個時候請把牠放回拾獲地點附近的草地上,晚點兔媽媽就會帶牠回家。
如果外觀上真的分不出來,覺得「啊好像都一樣大啊?」,那可以試著從環境判斷:郊區、田野、草地……只要有草、灌木叢茂盛的地方,很高機率棲息的都是在地臺灣野兔。
野兔 V.S 家兔:性格篇
野兔跟家兔只能大致區分,因為家兔的性格其實也是百百種。
大致上警覺性特別高,很容易因為有人類在旁而緊張的兔子,都是野兔。
這不代表家兔都不會緊張,不過可以作為一個粗淺的依據,這也是另一個為什麼野兔不適合飼養的原因——
你應該也不希望養隻兔子,牠卻因為自己的關係,神經整天都緊繃得隨時會挫起來,像被上司說「等等來我辦公室一下」一樣吧?

那家兔呢?
因為刻板印象,家兔常常被認為是「溫馴無害的小動物」、「寂寞會死掉」……實際情況或許大相逕庭。
小編以前曾經去過一家愛兔餐廳,在跟老闆聊天的時候,長得很帥(?)的老闆分享了他養兔子的慘痛經驗。
「我跟一群養兔子的朋友聚餐,然後我亮出我手上的咬痕,說我家兔子咬人超兇……結果他們也都舉起手,亮出一樣的記號。」
「兔子根本是外表可愛小動物的猛獸,尤其是幫牠剪指甲的時候……啊嘶。」
「每隻兔子的個性是都不太一樣,但也有共同點,例如咬下去的時候,我們瞬間叫得像是在唱《死了都要愛》,那個慘叫聲飆起來吼,真的是平常去 KTV 時上不去的音高都上去了。」
看來兔子就是有被咬也能讓飼主心甘情願的魔力呢,那以種族來論,臺灣野兔跟家兔的個性會有什麼差別呢?
| 臺灣野兔 | 家兔(寵物兔) | |
| 膽小 | 極高!野外求生能手,容易驚嚇,幾乎無法馴化 | 中高,雖怕生,但可以透過飼養建立信任感 |
| 領域性 | 極強!獨行俠,即使是親子或手足,為了避免被整窩發現、吃乾抹淨, 小孩在成兔後也會迅速Say Good Bye,各自前往遠方開疆闢土。 | 高,家兔不怕寂寞,只怕被擠死。 牠們的佔有慾跟地盤意識都很強,也不喜歡環境變化, 雖然會忍受同儕,但不喜歡私兔空間(很廣闊)被侵犯。 可以透過結紮訓練、熟悉氣味等方式增加群居性。 |
| 依賴程度 | 獨居生物,依賴程度零。除了剛出生的幼兔、需交配的野兔,臺灣野兔獨自升級。 | 群居生物(小群),警戒心很強,但在熟識後會對信任對象非常依戀,可能會撒嬌(有個體差異)。 |
| 適應人類 | 不可能。 | 經過2000年的馴化努力後,可以融入家庭生活。 |
| 活動時間 | 黃昏、黎明、整個晚上 | 偏向黃昏、黎明 |
| 攻擊傾向 | 高,後腿肌肉發達,被抓住後會出現奪命連環腿、防禦性極強 | 低(根據個體差異),通常傾向忍耐,或是蹬腳警告, 被逼到極限,會用前肢撲向入侵者進行攻擊抗議, 此時再不退開,家兔就會用開始使用銳利的門牙攻擊敵人 |
比起野兔,家兔可能更像貓——例如說,牠們都是很機掰的生物。
貓會把你的水杯打翻,兔子會把你的充電線咬爛;
貓會把你當奴隸,兔子也會!
牠們都是階級意識很重的動物,對兔子來說只有被認可的上位者、領導可以摸牠,剩下都是被警告,再不聽,就是等著被那雙銳利的門牙咬爆——
而且貓會控制力道,兔子不會,說咬就咬,不客氣。
即使如此,牠還是超可愛啊。

你家兔子也很機掰嗎?可愛得讓你又氣又笑?歡迎投稿相關故事到冠強,讓我們一起笑笑(咦?)
野兔 V.S 家兔:習性篇
在外觀、性格的解說後,想必大家都對臺灣野兔跟家兔的區別有了明確認知,接下來讓我們再針對兩者不同的習性整理表格:
| 臺灣野兔 | 家兔 | |
| 築巢方式 | 不挖洞,會利用現成洞穴,或在灌木草叢內舖草做巢 | 會挖洞藏起自己,喜歡狹窄舒適的空間 |
| 學習方式 | 以生存本能為主,通過觀察跟模仿學習, 但因為演化塑造,見人或其他生物會拔腿就跑 | 可透過重複行為學習,例如固定時間餵食、空間辨識……等, 有適應能力,可以緩慢建立習慣跟安全感 |
| 情緒表達 | 表現壓抑,目前尚未觀測到臺灣野兔除警告以外的其他情緒反應 | 面部動作細微,會透過輕咬、舔舔、噴鼻氣等方式表示情感 |
| 蹬腳警告 | 不會透過蹬腳警告,只會急速逃離現場 確認來者無威脅後,可能會伸出前爪撲抓, 並伴隨輕微的「答、答、答」聲警告 | 會大力蹬腳警告入侵者,同時警告週遭的同伴 |
| 獨處模式 | 獨處萬歲!自由才是兔生! | 家兔不會因為「感到寂寞」而直接死亡, 但長期缺乏關注跟照護,可能會累積壓力、產生異常行為。 如果飼主長時間(超過12小時)未讓兔子進食,會導致腸胃鬱滯而死亡 |
| 飲食選擇 | 臺灣野兔以各式野生草本植物為主食,也會攝食嫩芽或樹皮, 雖然植物有含水量,仍需飲水維持正常生理機能 | 以提摩西草、甜燕麥草、苜蓿草等人工選育牧草為主, 視年齡及健康情況,適量搭配少量蔬果,並提供乾淨飲水 |
| 基因選汰 | 以存活為進化方向,適者生存。 但由於高速奔跑時視線變狹窄,加上生理構造不易看見正前方, 有可能會撞到樹幹或電線杆而死亡。 | 根據人工選育,重視「可愛」、「順從」等特質, 其部分性狀已大幅脫離野外適應需求,無法在野外生存 |
| 適合環境 | 野外求生,以草、灌木叢多的地方為佳 | 舒適有舖草的籠子(需足夠活動空間,地板為寬版狀) 雖然家兔是群居生物,依然需要自己的獨立籠子 |
以下影片來自社團法人台灣愛兔協會 影音紀錄專區,我們能更直觀地觀察牠們面對威脅時的自然反應:
表格只是粗淺地將兩者習性區隔,關於野兔的行為紀錄可以看愛兔協會的《獨特的台灣野兔行為觀察紀錄》,臺灣野兔雖說是臺灣原生物種,但因為各種原因,研究資料很少,這份是愛兔協會的志工們抱持愛心與耐心整理出來的第一手熱騰騰資料喔!
順帶一提,雖然現代野兔已經不會拿狼牙棒攻擊你,但無論是野兔還是家兔,都是領域性很強的生物,而且——

建議還是不要以身試險。
臺灣野兔是保育類嗎?
目前臺灣野兔並不是保育類,是屬於「一般類野生動物」,但變成保育類不是好事,而是意味著種族數量減少、生存環境岌岌可危,請讓我們一起在牠變成保育類之前,就先關注臺灣野兔的生存議題吧!
臺灣野兔可以養嗎?臺灣野兔為什麼不能當寵物?
野兔耶,嗚呼!可以養嗎——冷靜,雖然台灣野兔不是保育類,跟穿山甲不一樣,但仍不能飼養臺灣野兔。
為什麼臺灣野兔明明不是保育類,卻不能飼養呢?即使非營利也不行嗎?
因為犯法。
我們前面有提到臺灣野兔的習性真的不適合、也不應飼養,可是難免有些人還是會認為他可以當寶可夢大師,這種時候迫於無奈,只能搬出《野生動物保育法》了!
法律明令規定禁止「騷擾、虐待、獵捕或宰殺一般類野生動物等行為」。

獵捕算飼養嗎?不算,但你撿起來的一瞬間——就算獵捕。
那這樣是不是連野生動物救援都不行呢?我們簡單區分一下動機跟方式:
✅撿起來放路邊草叢、紙箱(怕野兔被車輾到)+立即通知動保單位/愛兔協會/ 1999 +拍照定位等待救援。
🈲撿起來帶回家,抱起來玩、拍照打卡發 IG 、謊稱好意騙流量。
只要是真的出於善意,而且有通知相關單位,沒有採取不正當行為,就不需要太擔心喔!
那應該要跟誰求救呢?在求救之前,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先確認——
你知道這隻兔子是走失的寵物兔,還是牠家就住這邊的臺灣野兔嗎?
撿到的是臺灣野兔怎麼辦?

充滿愛心的大家如果在路邊看到可憐的小動物,都會想要很熱心幫忙,第一時間就連忙聯繫動保團體協助收容,甚至帶回家飼養,怕牠餓死或被流浪動物攻擊。
善良是很棒的美德,只是就跟扶老太太過馬路一樣,讓我們在採取行動之前,先確認對方需不需要救援。
如果是臺灣野兔,沒有受傷的情況,請放回拾獲地點的草叢附近,因為可能兔媽媽只是暫時離開,被撿走的話反而沒有辦法回巢。
撿到臺灣野兔,如果帶回家照顧的話,有機會如前所述,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不小心犯法。
最重要的是——臺灣野兔是跟穴兔完全不同的動物,我們沒有資料可以證明市售寵物兔飼料、牧草、蔬果,對臺灣野兔有沒有不良影響。
就像有一隻大猩猩撿了人類回家(泰山是你?),牠很熱情地分享了樹皮當食物……謝謝,但是先不用。

什麼情況的兔子需要救援?
- 家兔
家兔沒有野外求生能力,在室外很容易會死掉 - 確定受傷的野兔
如果無法判斷的話,請通知動保單位、愛兔協會、1999 或其他野生動物救傷單位。
切記先尋求專業協助,不要直接上網PO文詢問,雖然這種方式也很快,但很難判斷對方有沒有具備專業知識。
即使是養家兔很有心得的兔爸兔媽,面對完全不同種的野兔,也不一定知道怎麼處理(就像人類的醫生不一定會醫治黑猩猩)。
在救援期間,可能會遇到幾個問題點:
- 救助單位無法一通電話就變身超人趕到
救援需要時間跟人力,再加上有可能地區不同,需要請大家在確認兔兔需要救援後,留在原地,等待救援人員到來。
※除了愛兔協會,也可以通知縣市動保處、防疫所,或是撥打 1999 。
(記得保持禮貌跟救援人員說謝謝喔,也幫兔兔說一聲謝謝)
- 所在地區沒有相關救援單位或救援資源
如果你在複雜的叢林野外看到兔子,或是在難以前往的地區,救援單位很難即時前往。
這種時候人多就是力量!請提供照片跟位置給愛兔協會吧——
愛兔協會會在網路上發文,徵求鄰近兔友幫忙、協尋。
- 在求助過程中被寵物兔中途誤帶走
如果用人類跟黑猩猩再度比喻,就是黑猩猩不能進人類的育幼院啦!
吃穿用度跟要注意的事項都不同,雖然小編相信寵物兔中途都是充分理解寵物兔的愛心人士,但是野兔是不同的生物。
如果已確定是野兔,請協助或請寵物兔中途聯繫愛兔協會或其他野生動物救傷單位喔!
- 移動兔子時要注意安全措施
無論是家兔或野兔,在被陌生人靠近的時候,都會抱持警戒心。
雖然對當事人來說可能會覺得「我是好心要幫牠」——
但對不知道的兔兔而言:「救命這個高大的生物要趁我受傷吃掉我!」
在必要移動兔子的情況(例如牠躺在馬路中間),記得要戴上厚實的手套(薄塑膠一下就會破),
或用外套、毛巾包住手腕、手掌、手臂……任何可能會被攻擊到的地方。

兔子已經受傷了!很嚴重
這種時候,如果真的等不下去,請用飼養籠帶去附近的「野生動物醫院」。
注意!是野生動物醫院!不是普通寵物醫院!
如果沒有飼養籠,請先拍照錄影、與愛兔協會或專業救傷單位確認,根據現場狀況判斷運輸方式。

我可以怎麼幫助更多兔子?
如果你有餘力的話,可以考慮捐款到愛兔協會,幫助更多兔兔!
※順帶一提,待領養兔子的名字都很有哽,療癒又紓壓,大家可以點進去看看(有的還有點地獄哽)。

台北/高雄:愛兔協會
新北:台灣流浪兔保護協會
東部地區: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
有更多能夠提供臺灣野兔協助,或需要兔兔募款的單位嗎?歡迎來信告訴冠強,讓我們新增更多單位資訊。
\兔兔在一起,強大/
臺灣野兔面臨的危機
以下影片來自公視新聞網報導,透過此影片可以更直觀理解臺灣野兔所面臨的困境,請讓我們一起面對臺灣野兔面臨的生存威脅:
臺灣野兔雖是臺灣特有亞種,但因為未達瀕臨危險程度,目前各界關注度尚且不足,再加上臺灣野兔跟家兔不一樣,不能飼養或撫摸,給人少了一些親切感……但是!我們依然要照顧臺灣野兔們,近期因為許多因素,臺灣野兔的數量也在逐漸下降,請讓我們在臺灣野兔數量還沒變成危險狀態的時候,就先向牠們伸出援手吧!
根據愛兔協會的《台灣野兔所面臨的五大困境》中,提到以下五點目前野兔面臨的困境:
- 路殺、原棲地消失
路殺一直是臺灣野生動物需要面臨的大災,不只是石虎會遇到這種狀況,許多的野生動物都會因為都市開發,導致無家可歸,或是家門口就是馬路……視線一昏暗,面對時速80km/hr的大車,連反應極快的野兔也難以逃脫。
- 長期缺乏相關研究資料
如前面所說,因為「還沒有到危險程度」以及「分不出來」、「到處都看得到」……等等,野兔的生存困境一直受到輕視,關於臺灣野兔的相關研究非常少,在這個網路資訊爆炸的年代,連Google搜尋引擎都找不到超過三頁的資料(這還是保守上估),既有資料幾乎都是來自愛兔協會。
- 流浪貓狗的狩獵及玩弄
兔子在人類文化中,似乎常常淪為被狩獵的生物,但不代表我們應該放任這件事情發生!
這不是「自然法則」,而是人類因為任意棄養貓狗、又或不負責任餵食流浪貓狗……等等,所造成的罪責。
- 錯誤的介入及照顧
臺灣野兔跟普通家兔,如果沒有特別關注相關議題,難免會誤認只要這個形狀就叫兔子。
但是牠們的習性、飲食習慣都有天壤之別,只要帶回家照顧,臺灣野兔就很容易會因為環境變化、錯誤飲食、不適合的照顧方式導致嗚呼哀哉。
而且健康的兔子早在被接近前就「咻——」跑掉了,連兔尾燈都追不上,可以抓到的兔子幾乎都是本來就受了重傷,或是尚未離乳需要照顧的幼兔。
無論是不是臺灣野兔,面對受傷的動物以及幼崽,在照顧上都需要更特別注意,而且需具備相關知識。
況且是跟「網路上能找到的寵物兔照顧教學」完全不同物種的臺灣野兔啊啊啊!
- 被迫近親繁殖
棲息地減少→ 群體數量減少 → 能選擇的對象有限 →太有限了,只好都找同家族的兔兔→基因庫減少→有害基因無法被淘汰→物種面臨危險
香港野兔已經因為不受重視消失了,讓我們一起維持臺灣野兔的生存環境!
那面對臺灣野兔面臨的困境,我能怎麼做呢?
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保持關注度!
減輕路殺的方案是重要的環保議題,目前仍沒有一個有效完善的方案解決,即使如此,我們也不能想說「沒辦法,算了」,而是繼續注意這些就住在臺灣的隔壁鄰居。「當動物沒有了棲地——不只是路殺,是生態危機」
不管是臺灣野兔,或是其他原生的臺灣物種,都是讓臺灣生態可以維持健康及多元化的重要份子,我們都有在課堂上學過,當一個環境的物種量下降,這個環境就會失去平衡,連帶影響整個生態鏈的運作。
有些影響可能肉眼看不見,或是不在我們的關注範圍內,但整個生態系統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全數倒下。
我們每一個人持續的關注與理解,都是守護牠們、也守護我們自己的方式。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
- 向朋友推廣臺灣野兔的知識,不用很硬核,可以作為茶餘飯後的話題,或是讓他們看臺灣野兔的可愛照片,讓這些重要訊息滲透進週遭的生活
- 在山區、郊區開車的時候,放慢速度,降低風險,避免馬路或路肩出生野生動物,卻剎車不及
- 加入或推廣「路殺觀察」行動,或使用「愛自然」上傳資料,讓學者們有更多資料研究,推動地方政府設置護欄或野生動物通道!
- 捐款到「台灣野兔專案」,用一杯珍奶的錢,同時拯救兔兔和你的健康。
如果有更多好主意,也歡迎來信冠強,讓我們一同集思廣益,為臺灣野兔提供無憂無慮的成長環境吧!
臺灣野兔 FAQ
Q1、臺灣野兔真的不能養嗎?
不行,請養家兔。養臺灣野兔是犯法的。
就算捨不得撿到的兔子,也要學著放手,讓牠在更適合牠的環境生存。
強扭的瓜不會甜,強養的兔不會活。
Q2、臺灣野兔跟老鼠長得有點像耶?
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大概是看得到這篇文的人都還沒出生的年代:現代生態學之父卡爾·林奈在1758年將兔子歸入囓齒目,跟老鼠同目。
科學是這樣的:一開始會先做個大致分類,等到資料越來越多、研究越來越深入,再來慢慢修正理論。
也就是說,在現代的理論中,兔子跟老鼠並非同目近親。

至於長很像嗎?這個……在外星人眼中,可能你跟金城武也長很像……我是說可能。
Q3、臺灣野兔吃紅蘿蔔嗎?
兔子的主食不是紅蘿蔔,是草。
因為兔八哥等經典卡通影響,有許多人都認為兔子的主食是胡蘿蔔,但兔子其實是吃草的,而且各種草都吃,畢竟野外沒有到處都有胡蘿蔔田,以胡蘿蔔為生的話,牠們很快就會餓死。
請看來自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的影片,可以清楚看見臺灣野兔吃草的模樣:
回到「臺灣野兔可不可以吃紅蘿蔔」這個問題——建議還是先暫緩這個念頭。
- 首先,根據現行規定,我們不應隨意餵食野生動物,即使出於善意,也可能對牠們造成干擾。
- 再來,雖然紅蘿蔔在人類眼中是「健康蔬菜」,但對兔子來說偏寒涼,長期食用容易引發腸胃不適。
- 最重要的是,目前針對臺灣野兔的生理與飲食研究資料非常有限,無法保證人類認為安全的食物對牠們也是安全的。
就算是出於好奇心,或是想幫助小動物,也請不要餵食臺灣野兔。
若真的想幫助牠們,請優先聯繫當地動保單位或野生動物救援單位,才是最穩妥的做法。
Q4、不小心把臺灣野兔當寵物養了,怎麼辦?
如果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將臺灣野兔誤認為寵物兔帶回家飼養,請儘快聯繫當地野生動物救援單位,或先聯繫愛兔協會尋求協助。
主動通報、誠實說明經過,是最重要的一步。
只要並非蓄意違法,而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收容,政府多半會以教育輔導為主,並不會直接處以罰鍰。
比起擔心受罰,更重要的是讓臺灣野兔獲得正確的照顧與安置。
✨ 家兔跟野兔對大眾來說不易區分,你不是第一個誤認的,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你願意說出來,就是最棒的勇氣。請不要因為擔心受罰,就讓你的愛心和那隻兔兔一起奔向不該發生的結局。
讓我們一起幫臺灣野兔找到回家的路,也讓這份溫柔被好好記得。
Q5、野放不會導致臺灣野兔死更快嗎?
臺灣野兔原先就住在野外,人類飼養的環境對牠而言反倒是離鄉背井,野放只是帶牠回家。
而且在野放前,愛兔協會都會經過悉心照料,讓被撿到的臺灣野兔都在最佳的情況下回家。
可以看這篇台灣野兔「接觸式」棲地野放紀錄,除此之外在該網站的愛兔百科之中,也有很多關於照顧臺灣野兔的記錄。
Q6、澳洲野兔那麼猖獗,臺灣野兔為什麼這麼脆弱?
澳洲野兔只是叫做澳洲野兔,就像台北金城武也不是真的金城武,澳洲野兔的真實身分:歐洲穴兔。
澳洲野兔是穴兔屬,臺灣野兔是野兔屬,牠們沒有親戚關係,所在的生態環境也大不相同。
澳洲野兔就像是福壽螺一樣,屬於外來的侵入物種,在當地沒有天敵,氣候溫和、糧食充足——接著就一發不可收拾,短短百年,就從24隻(對,一開始只有24隻),變成上億隻。
那為什麼說家兔沒有野外生存能力?家兔不也是穴兔嗎?
家兔是被馴化後的穴兔,已經沒有野外求生能力。
一個習慣舉著火把、爬樹的山頂洞人,如果被扔到無人島,他可以想辦法存活下來;
一個習慣早八按鬧鐘、爬著疲倦身體買咖啡、跑客戶、做報告的現代人,如果被扔到無人島……
是的,我們都是家兔。
Q7、臺灣野兔會變野味嗎?
臺灣野兔不能吃,不要吃,不行吃。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不是因為「兔兔這麼可愛怎麼可以吃兔兔」,而是擅捕並獵食野生動物是違法的。
確實有做為肉兔存在的兔子,但那是穴兔之下的特定種類,不是臺灣野兔啊啊啊——

讓我們一起為臺灣野兔發聲,雖然我們沒有辦法進公共電話亭就變身超人,但我們可以透過日常生活的細微改變,變成讓自己引以為傲的人。
或許是多跟朋友提到一句臺灣野兔,或許是在山區開車時小心慢行,或許是捐贈一杯珍奶的錢給臺灣野兔專案。
只要一點小小的善意,你就能成為拯救一個族群的英雄。

